生产队里的社员,大家虽说身份相同,但在生活细节上,还是有不少差异的。就像有的社员家里壮劳力多,负担轻,再加上成分好、家族里弟兄姊妹多,兵强马壮的,又没人敢欺负。像这种社员,他们挣的工分多,日子相对来说就会过得好一些。但有些人家里负担重,壮劳力少。像这种家庭,往往到了年底和集体结算账目的时候,就会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。那怎么办呢?没钱,日子也得继续熬啊。像这种没啥壮劳力的社员家,那就只能欠集体的债,成为生产队里的“倒挂户”。倒挂户的名声很难听。因为按照我们天朝人的传统观念是“家有余粮,心中不慌”。不欠债,腰板才能挺得直。当倒挂户不仅仅名声难听,而且通常这些人家里的孩子,他们在找对象的时候,天然就处于弱势地位。好多倒挂户都落得个“姑娘难嫁,小子难娶”的窘境。现在,这批知青刚刚踏上三十里铺的土地,就被马璐提出来的“主动补交粮食差价”这么个提议,给狠狠将了一军!工分是没有的。哪一个新来的知青也没工分,而要想补齐口粮差价,那就只能动用从家里带来的现金了。或者是向三十里铺生产队打欠条。前者会肉疼。而后者不仅会肉疼,并且还会落下個倒挂户的臭名声...如今大队长一听,居然有知青居然憨不咧介的,主动提出来要主动补粮食差价?大队长和老支书对视一眼。随后开口道:“知青同志们啊,我敢对着老人家的画像,说句掏心窝子的话。你们是我们三十里铺生产队,这么多年所接待的知青当中,觉悟最高,啊,集体观念最强的一批人!知青同志们呐!我代表三十里铺生产队的所有干部、群众,由衷的对你们说一声,谢谢!你们以后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是我们一定要把你们身上这种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的精神发扬光大!”完犊子了!!现在大队长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,那就暗示着大家已经毫无退路可言!于是。所有的知青脸上都泛起自豪的光芒,人人都开始踊跃表态:“大队长同志,您谦虚了,补足口粮差价,这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“对啊,马璐同志这个提议很好!好的很!好的我...大队长同志,你算算,我得补多少钱呢?”“生产队里的乡亲们也不容易,他们分口粮的时候都是需要补差价的。而我们身为到农村接受再教育的知识青年,怎么着...也不能比乡亲们做的更差,对不对?”“对对对,王硕同学说得对,我们这些知青,哪怕再苦再难,也不能占公家的便宜嘛!”“大队长,您算算,我该补多少差价?”马璐开始带头掏钱。只见她手里攥着一把毛票,摆出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。好像多欠生产队一分钟的债,就是莫大的罪过一样。既然有人主动向生产队集体交钱,那在场的大队干部们,当然不会客气!当场就有三十里铺的会计,拿出钢笔、小本本,以及算盘,和在场的知青们开始算账。在这个时期。大多数地区的生产队社员,一个壮劳力的口粮,最高分配标准通常都是每个月30斤。这样算下来,一年就是360斤口粮。所以才有了那么一句“够不够,360”。每个月30斤听起来很多,但其实这些都是连皮、带水分的毛粮。真正要去皮之后,顶也就能落个20斤出头的口粮。根本就不够吃。大家伙还得想办法弄点野菜,弄点瓜果什么的往里面掺,才能半饱不饱的,把一年给勉强对付过去。南方生产队社员们的口粮,是这种情况。但在陕北这个地方,因为分配给社员们的口粮里,包含有大量的窖藏红薯和土豆。这些连皮,而且还带着大量水分的“口粮”。那就没办法按照南方那些生产队社员,所分配的小麦、稻谷、玉米,以及红薯干这种粮食相比较了。所以三十里铺生产队的社员们的口粮,每一个壮劳力摊下来,一个月是36斤。比起南方那些生产队社员,口粮标准要高出6斤。只听见噼里啪啦,一阵算盘声响过后,生产队会计开始给大家报账:“散蔓一斤,按照2分3计算,每个人的定额,一个月是8斤,3,8,24,28,16...”“黄米每个月是3斤,每市斤差价是9分5,这里算下来得2毛8分5厘...”“全麦粉,每个人是2斤半,每斤1毛零6,玉米粒每个人5斤7两,按照每斤8分7计算...”最终。按照会算下来,每个知青得向生产队集体账目上,上交2块7毛9厘的差价。“会计同志,这是我补交的差价,你点点。”“会计同志,这是我的...”正当大家在踊跃交钱的时候,人群中,却传出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:“会计同志,我身上没现金,要不,我还是给伱打欠条吧!”?这些新来的知青,全都刚从家里出来,再怎么着,身上也有一点点钱吧?如今,却有人要当倒挂户?!大家扭头一看,原来是头上裹着纱布的叶小川...会计抬起头来,满是疑惑的目光,从啤酒瓶底那么厚的眼镜片后面,直射叶小川,“叶知青,你考虑好了?”“考虑好了。”叶小川开口道,“如果生产队不允许社员们欠款的话,那我倒是可以去借点钱,争取把差价补齐。”“额...生产队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,有些同志遇到了困难,手头上不太宽裕,当然是可以欠集体债的。”会计面露难堪,“毕竟我们这么幸福美好的大家庭,是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一个社员,因为没钱而饿肚皮不是?”等到大家交钱的交钱,打欠条的打欠条。然后知青们各自拿出随身带来的口袋,跟着生产队的会计,大队长,还有仓库保管员,来到仓库领取口粮。等到这一切忙完。知青们把装着粮食的棉袋子放在窑洞外面,然后进屋,开始领取自己的新户口本。知青们下乡插队,他们的户口会从城镇居民,变成地道道的生产队社员。所以户口本就需要更换。在这个时期的户口本,是一个有巴掌那么大,用牛皮纸做成封面的小本本。封面上印刷着一组很粗糙的汉字:居民户口簿。xxxx共和国x安部制叶小川打开封皮。只见第1页纸上写着:户别:家庭户口户主姓名:叶小川住址:陕州省俞林市脂米县三十里铺生产队第二生产小队。第1页上面还写着,其他还有些承办人,以及发证机关的内容。而在第2页,则印着“姓名”,“户主或与户主关系”。以及“1973年12月13日,因其他由49城,西城区南锣鼓巷29号迁移来”等等内容。有了这么一个户口本之后,这一世的叶小川,从此就和城里人没什么关系了。从此以后,叶小川就成为了一个农民。而且还是独门独户的户主。看着看着。叶小川只觉得眼前一阵眩晕,户口簿上面的内容,开始变得模糊不清。脑海里的那个柜组显示屏,突然发出阵阵白光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玄幻:我创建宗门拯救人族! 战神归来,百万将士跪迎天渊王 重生入狱前,做空米利坚 弹幕为何总心疼恶毒男配[快穿] 任务大师 从读书开始肝成仙武圣人 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 我未来无敌? 序列:吃神者 全球第一杀手 你选白月光,我离婚改嫁你哭什么 闺蜜齐穿书,踹了大佬当首富! 不是,我怎么成文豪了 重生80年代做产业 慕阳而生 重回86开局一辆破三轮 重生年代,福气包在厂区吃瓜看戏 积极向上小太阳,魔法少女我超棒 医林萧韵 叛逆的青少年